|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新宁县最新县况

新宁县最新县况

关键词:“丹霞”“新宁”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新宁在线
  • 电 话:0739-4813902
  • 网 址:http://www.xinning.ccoo.cn
  • 感谢 wodebb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323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三十年风雨如磐,三十年岁月如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勤劳智慧的新宁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思路:在认识升华中调整完善

发展战略的确定,源自于对县情的准确把握,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以及县人思想观念的嬗变和执政者智慧的结晶。三十年来,新宁县历届班子都在致力探索适合县情实际的发展战略,先后从“农业兴县”到“强基础,调结构,兴旅游,扩城镇”,再到“旅游带动,三化并进”,每一次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无不打下时代的烙印,印证着新宁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观念的更迭。2006年的县第十次党代会上,县委确定了“旅游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农、开放搞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思路,指明了新宁在新时期新的发展起点上加速前行的正确航向,促进了全县思想的大解放和生产力的大提升。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切合县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十年来,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9402万元,2007年达到284855万元,增长了29.3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60.4:17.4:22.2调整为2007年的35.1:23.9:41,从传统农业县转变为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投资大幅增长,1978年固定资产投资为1404万元,2007年达到254732万元,增长180.4倍,年均增长50%以上。财政稳步增收,地方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826.41万元到2007年的13441万元,增长15.1倍,年均递增10.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3664万元到2007年的66667万元,增长15.1倍,年均递增10.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8129万元到2007年的249794万元,增长了1935.4倍,年均递增29.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85元,提高到2007年的1800元,年均递增11.1%。城镇职工年工资由1978年的491元提高到2007年的16644元,年均递增12.9%

这一组组数字,犹如一个个坚实的足迹,真实地反映出新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历程;犹如一组组跳动的音符,生动展现出新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犹如一级级迈进的台阶,有力地印证着新宁改革开放以来战略思路的调整所带来的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

旅游:在品牌建设中发展壮大

 山是新宁的名片,旅游是新宁的优势资源,是新宁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希望的产业。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立县”作为首选战略,坚持“苦练内功,外创品牌”的思路,山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对加快推进富民强县进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2年,山天然公园的建立标志着我县旅游开发的起步。1995年,首届“中国山旅游节”成功举办,山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然后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一路走来,到2007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同时,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地方”、“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风景名胜区”,“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山像舜帝衷情眷恋的绝色聪慧的皇英,款款走出数千年历史的风尘,以天生丽质的姿容呈现在世人面前;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湘西南大地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十五”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2007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达到7%

20066,我县率先提出“中国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倡议。同年1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长沙召开“中国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国内专家学术研讨会”, 将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列入国家“十一五”申报世界遗产规划,正式启动实施申世遗工作,标志着山旅游品牌建设将实现重大突破。当前,省市将山申世遗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我县举全县之力,按照“决心一次下定、措施一步到位、申报一举成功”的要求,大力开展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及保护性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申世遗进程。景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标准的游步道让人耳目一新,悬空栈道令人惊叹不已。购物、宾馆、餐饮、娱乐等配套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国家建设部批准了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山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现正在编制《山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山风景资源及地质遗迹的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开创了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崭新局面。

山由一个县级旅游开发区到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这一历史性的大跨越凝聚了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努力,也蕴涵了决策者的高度和眼量。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必将打造出全省旅游“北有张家界、南有山”的新格局,神奇美丽的山必将以“天下良山”的宏大抱负,为湖南旅游强省和新宁的跨越式发展谱写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轨中提质升级

新宁是传统农业县,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将传统农耕和自然经济模式拉扯到时代的幕后。上世纪70年代末,新宁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弱小,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占到农村人口的少半。1978年,我县农村出现自发将集体土地承包到户的做法,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历程,新宁农业由此步入柳暗花明的发展之路。1988年,县委、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柑橘大县的目标,形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雏形。2000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2002年,全县将脐橙、楠竹、鹿牛、药材确定为县域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建基地、扩规模、抓加工,由此我县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成功路子。特别是2006年“产业兴农”战略的确定,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新宁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十年来,农业产值大幅增长,粮食生产持续增收。农林牧渔总产值由1978年的8096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56520万元,增长了18.3倍;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8.06万吨到2007年的33.15万吨,增长了83%。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全县形成脐橙、牲畜、竹木、药材、烤烟、双孢菇六大支柱产业,脐橙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3亿元,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湘南-桂北-赣南柑桔优质产业带脐橙生产重点县,“山牌”脐橙获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大头牲畜养殖稳定在100万头以上,建成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12个。活立木蓄积达到700万立方米,发展楠竹31.7万亩,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红豆杉3万亩。种植双孢菇50万平方米,发展烤烟1.5万亩。我县先后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区、脐橙出口基地县,全省用材林、速生丰产林、楠竹生产基地县。同时,农业科技力量和装备水平升级换代,农村交通、水利、通信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开发整理、商品粮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县抢抓机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全县11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打造出黄龙镇三星村、白沙镇石湾村、回龙镇杨桥镇、飞仙桥乡岩口冲村等带动性强、影响面广的优秀示范村,山镇和黄龙镇三星村分别获得湖南省首届新农村建设“十大魅力乡镇”、“十大明星村”荣誉称号。

“凤凰涅,化蛹成蝶”,一个个规模壮观的产业基地欣欣向荣,一幢幢漂亮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农庄模式、订单模式、公司模式大力推行,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蓬勃发展,新宁农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工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向前迈进

摆脱体制机制的束缚,让工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由搏击,这既是新宁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县委、县政府振兴工业经济的突破口。新宁工业企业改革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以2003年的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脱胎换骨式的历史转折点,开启了我县现代工业的发展之路。2004年至2005年,我县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9家国有规模工业企业和63家集体企业的改制,不仅破解了企业生存的难题,而且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果说改制去除了企业发展的羁绊,但要让弱小的工业经济兴盛起来,还必须依靠“开放搞活”为工业企业“强身健体”。2003年,以万新罐头公司转让给湖南家家红食品有限公司为里程碑,开始了方兴未艾的工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南方电子、山立水电、先锋纸业、创新木业、天宝锑矿等省内外品牌企业先后落户新宁,工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与县域优势资源和市场的对接,新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旅游县更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正确方向,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新宁工业步入发展快车道。2005年始建的观瀑工业园,至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入园企业11家,实现产值4.18亿元,成为我县新型工业集群发展的平台。

三十年来,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93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9.42亿元,年均递增12.8%。改革开放初期,全县仅有17家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和55家小型集体企业,到2007年已发展规模工业37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83家,个体工业3859家。工业经济总量大幅扩张,优势产业迅速成长,培育了水电开发、竹木加工、食品加工、水电制造、矿产开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全县共兴建水电站128处,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发展壮大了以创兴木业、福鑫木业、新柳竹业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企业,以家家红食品、满师傅食品、山果业、海盛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山立水电、先锋纸业、南方电子等骨干工业企业。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山立新轮”、“创兴人造板”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满师傅”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家家红成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我县围绕旅游办工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工业发展农业,形成工农互促、共生共荣的发展模式;围绕强县兴工业,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实力。我们坚信,新宁工业必将振兴,创造出新的辉煌。

基础:在加快建设中巩固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县把加强基础建设摆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不遗余力地推进城镇、交通、水利、电力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新宁人民用汗水和心血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用勤劳与智慧换取了城乡面貌的焕然一新。交通设施建设突飞猛进。1978年,全县公路里程仅557.1公里,其中95%为砂石路面。2003年,我县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交通大会战。20032004两年间,全县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891.9万元,完成97.59公里的通乡公路改建及154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752.9公里,县内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初步形成。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4.8亿元,完成国省道改造52公里,县道改造197公里,农村通达公路495.7公里,农村通畅公路977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和70%的村通水泥路。城镇扩容提质阔步前进。1999年,我县引进邵东宏基实业公司投资6930万元开发大兴路商贸新区,迈出了县城扩容的崭新步伐;2002年,解放路改造拉开了旅游新城提质的序幕。2003年以来,县城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3.8亿元,开发了大兴、春风商贸新区,硬化县城主干道26万平方米,完成旧城改造46.8万平方米之韵广场、山宏基大酒店、山实验学校、金来市场、好日子商业步行街等一大批市政亮点工程相继完工,一个具有特色和品位的旅游新城初具规模。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9.6平方公里,比1978年扩展了2/3;县城人口增长到10.7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0.8%2005年,我县荣获湖南省文明县城称号。与此同时,回龙、万塘、高桥、马头桥、靖位等乡镇小城镇建设的风起云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农田水利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3万亩。电力建设明显进步,并入了国家大电网,新扩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8座,对167个村实施农网改造,实现了户户通电目标,顺利通过国家电气化县验收。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新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社会:在全面进步中走向和谐

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三十年来,新宁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寄宿制学校14所,改造中小学危房9.37万平方米,在校小学生巩固率和初中生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一中、二中、三中先后晋升为省、市示范性高中,“普九”和“双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新宁率先推广的“留守孩子代管家长制”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成果二等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18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40.6万人。新闻出版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八峒瑶族跳鼓坛”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区有线电视用户9300户,入户率78%,农村广播电视混合人口覆盖率96% 130个村连通宽带网、发展农村宽带用户3200户;竞技体育“十五”期间累计摘取国际国内金牌48枚。全县城乡低保户做到应保尽保,先后改建14所乡镇敬老院,农村五保户得到较好的供养。全县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6529人,医疗保险26409人,失业保险1728人,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计划生育率达94.4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6‰以内。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民兵基层建设、双拥、消防、武警和人防工作取得成效。依法治县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平安新宁” 创建成效明显。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我县总结提炼出的《处理农村矛盾问题三十六策》和《以村为主构建和谐农村36策》,在全国予以推介。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安定团结、充满活力的和谐新宁正向我们走来。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我县先后纳入湘西地区开发范围,列入参照西部开发政策实施范围和革命老区,2004200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三十年辉煌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党的英明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全县人民的不懈追求。回眸三十年改革发展的历程,坎坷与曲折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发展进步永无止境。展望新宁未来的发展,我们有信心面对任何挑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坚韧的勇气和澎湃的激情,创造新宁更加美好的明天!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39-4921963 传真:0739-4921963 邮箱:2452085069#qq.com
地址:新宁县舜皇大道与崀山大道交汇处新宁网(宏基华天正对面)湘公网安备 43052802000114号 邮编:422700
Copyright © 2004-2024 新宁县新崀网络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